满江红·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
吴文英〔宋代〕
结束萧仙,啸梁鬼,依还未灭。荒城外、无聊闲看,野烟一抹。梅子未黄愁夜雨,榴花不见簪秋雪。又重罗、红字写香词,年时节。
帘底事, 凭燕说。合欢缕,双条脱。自香消红臂,旧情都别。湘水离魂菰叶怨,扬州无梦铜华阙。倩卧箫、吹裂晚天云,看新月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端午习俗渐次收束,艾人悬门、驱邪的仪式尚存余温。荒城外,我百无聊赖地望着,原野上薄烟如纱,朦胧了天际。梅子未黄时节,已为夜雨平添愁绪,这愁深过贺铸笔下“梅子黄时雨”。石榴花红,却不见簪在如雪白发间,空余老去的黯然容颜。又想起去年这个时候,红笺写满香词,字字缠绵。
帘幕低垂处的私语,只有檐燕知晓个中甘甜。她腕间系着合欢彩缕,手镯轻晃,映着端午的欢颜。而今香痕消褪,情丝已断,旧日温存皆成云烟。湘水畔,屈原的魂魄在菰叶间哀怨,扬州梦醒,破镜难圆。且让横箫吹裂暮云,抬眼望,新月如钩,却难勾住逝去的流年。
注释
满江红:词牌名。此词双调九十三字,前段
创作背景
这首词当作于宋理宗淳祐四年(1244)。夏承焘认为此词“四十五岁在苏州时作。”《梦窗词集后笺》云:“梦窗淳祐四年甲辰夏,遣苏州妾,说在《遗事考》。”当时苏姬已离去,吴文英为追踪苏姬留于苏州,因怀念苏姫而作此词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赵慧文 徐育民.吴文英词新释辑评(上).北京.中国书店.2007.48-51
2、
吴熊和.唐宋词汇评·两宋卷(四).杭州.浙江教育出版社.2004.3341-3342
赏析
开篇紧扣“重午”题旨,描绘苏州端午风俗:以艾草扎成人形悬于门楣,取驱邪纳吉之意。“依还未灭”四字点明时令,暗喻端午习俗正盛。转入“荒城外”一韵,词人自述寓居盘门之外,百无聊赖间只见原野薄烟如纱,此景实为心境投射,蒙着浓重的寂寥色彩。
“梅子未黄”一韵承景抒情,化用贺铸“梅子黄时雨”的经典意象,却以“未黄”反写愁绪之早发:还没有到梅雨时节,已为夜雨平添幽怨,较原句更见愁深。榴花本为热烈之物,然词人不见白发簪红,唯见老态颓唐,以工整对仗将物候与心境交融,尽显怅惘。
“又重罗”一韵笔锋陡转,以逆笔追忆去年端午:红笺写就香词,字字皆是柔情蜜意,与眼前孤寂形成鲜
简析
《满江红·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。上片以端午辟邪风俗起笔,写现实寂寥与回忆温馨的时空对照,借“梅子未黄”“榴花不簪”深化愁绪。下片续写去年端午私语欢愉,通过彩缕、条脱等细节暗含两情缱绻,随即急转至情逝之叹,连用屈原招魂、破镜难圆等典,结尾以“吹裂晚云”反写悲情未散,苍凉收束。此词紧紧围绕作者的爱情纠葛,描述作者触景生情,回忆旧事。全词叙事议论并用,以景托情,用典活脱,抒发了作者思念苏姬的一腔深情。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377篇诗文 1560条名句
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
李清照〔宋代〕
红藕香残玉簟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